Home
About Us
Engineering
productList
News
Client
Service
Contact
早在好几年前就有人提出网络、高解析、智慧化将会是安全监控的三大方向,且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,也的确如此;不过,很少人注意到,当产品朝这样的方向前进,基础建设(如:使用者观念、市场接受度、系统的专业分工机制等)并没有相对提升。 而最可怕的就是大家对这样的产品产生“一头热”效应,对于网络监控系统的效果期望过高,但实际需要性并不强,好像装也可以不装也可以,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,也多半都是一知半解。在此笔者便就个人观察,提出采用网络摄影机尚 待注意的几个地方: 1.由于目前网络摄影机多采用“不可逆”的H.264的压缩格式,无法像模拟监控还原原始影像,对于实时侦测的结果,多少有些影响。 2.目前网络摄影机在夜间低照度的环境,影像质量仍无法完全与模拟摄影机匹敌,这一点取决于感光组件的设计上。 至于网络摄影机在对智能影像分析这部分要努力的空间,有机会笔者再专文介绍。下面则先就自身遭遇到状况做些分享,并提出一些建议。要做好安全监控系统,不外乎就是要做到天时、地利及人合。天时-基础建设同步提升 台湾网络架构,其实仍不够健全,除几个大都会地区之外,其他地区网络基础建设还非常贫乏(笔者本身是宜兰人,在宜兰局域网络建设几乎跟3年前一模一样)。 基础建设若无法如期提供,全网路化的监控架构只会是一时满足标案“很前瞻”的虚荣感,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!当摄影机全网络化之后,有没有人知道一年的网络频宽费用会耗用多少预算,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,这往往也是当初规格设定之初,许多业主与包商并没有考虑进去的部分。 相关承包商或是业主须建立正确带宽使用概念。通常安全监控带宽绝对不能使用到带宽极限,安全且稳定的范围是小于50%,实际上都是以45%上下为主,另外55%是预留给一些空间给其余封包,进行相关接口会谈或是其他网页浏览器等相关AP实作,以应付突然需要沟通的事件,确保达到最好的传输效能。 即使使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流量优化等功能,使用率最多只能达到70%,换句话说,也就是申请100Mb/s的带宽,最多只能控制在70Mb/s以内。因此,才是接着思考;这样的带宽限制,可以让几台网络摄影机同时上线呢? 由于一个案场充斥着各种不同的条件需求,因此,笔者建议应该因时制地提出可行的标案规格,针对个别需求设计具有些许差异的解决方案,而混合式监控(Multi-Model)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架构。 例如:针对重要路口、全天候监测的场域,前端采用模拟摄影机搭配影像服务器(VideoServer)与DVR,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之一。“大同小异”才是现今安全监控系统的王道,而这个“小异”的部分,也正是每个系统之所以真正存在的价值。 地利-确实了解环境需求 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条件、地理位置适合全网络化呢?笔者认为,家庭自行架设的摄影机可以全网络化。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,或是越来越专业化的需求,全网络化的工程就要越来越谨慎,因为网络的优点其实也是它的缺点;既然对我们来说很便利,那相对的,对于要截取影像的有心人来说,也不会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。 一旦网络架构的层次越复杂,越需要完整且有效的管理及分工。 大家常面临的问题多半是“整合”及“扩充”。举例来说,多年前,台湾的道路规划,都已布建很紧密的线路及网络系统,但每一次得标的承包商不尽相同,加上缺乏标准化,整合不易。 也许有人认为,遵循PSIA或ONVIF就可以统一标准规格,但其实以笔者过去曾在台湾唯一通过PSIA跟ONVIF双认证的工研院服务经验,都还不敢断言,毕竟这样的规格还未达到放诸四海皆准的时候。 总之,个人建议业主要了解实际需求,而不是一味追求网络化,而承包商要整合多方资源与咨询,能多元了解可行方案,且必须要放弃成见,将实际可能成案的最佳方案提出,再经由系统整合,将安全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做到最佳解决方案。 过去,国内就是有太多重要标案因为不做统整性的评估,只是一味受趋势引导,导致“梦幻规格”无法实践,最后无法结案,然后僵持不下劳民又伤财。 人合-人才需要留意与整合 笔者看来,人合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许多安全监控建置案,都需要整合;除了硬件、韧体要整合,软件也要整合。但真正最需要整合的,是“人”。 目前,接口整合是IP监控技术面最大的问题,整合牵涉到Client端与Server端的软韧体都要能相通,前后期工程的设备及系统才能够全部整合在一起。因为在IP的世界中,其实大部份标准化都只有针对影像部份,其他高阶系统,像是PTZ、IVA及句柄、监控热点设定或其它控制功能目前尚未有标准,所以会出现有些厂牌的功能,始终无法被整合的情况。 但实际上却是要透过“人”来完成。台湾有太多案子都是“前人砍树,后人晒太阳”。往往基础建设 在初期完成,并未考虑到后续整合或是维护的层面,导致虎头蛇尾,等到要结案时,所剩款项有限,最后只能草草结束。 笔者认为源头(InitialPoint)才是真的关键点,如何在有效时间内,提出一个开放平台提供相关人员一同参与,这里面包含开案单位的出资高阶主管、开案单位的执行人员及主管、系统整合商、工程承包商、专业的技术人员(包含软硬件及相关设备商)。 很多人一定会以为笔者疯了,等这些人都找齐了,案子不知道要延宕多久!到何时才能成得了案?!笔者的回答是:本来就该要有这样的觉悟!平常就必须累积信息,知道哪边有好的团队可以支持,哪边有好的技术可以整合?,才能让这样的系统更稳定。
版权所有:『惠州市鼎威安防科技有限公司』— 本站所有内容受知识产权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公司电话:0752-2509109 公司传真:0752-250910924小时工程咨询热线:15019814475 18665244667
公司地址: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广厦新苑D座508 在线咨询:
※ 惠州鼎威安防 ※ 惠州安防监控 ※ 惠州门禁系统 ※ 惠州考勤系统 ※ 惠州楼宇对讲 ※ 惠州周界红外报警 ※惠州百万高清摄像头※ 惠州公共广播系统 ※惠州IC ID卡批发销售※
粤ICP备12009515号 技术支持:车神策划